我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
2023-08-29 09:33:48 来源: 三门峡网
关注河南热线


(资料图片)

本报讯 不打官司也能化解纠纷。日前,我市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法院、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,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又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了保障,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。近年,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、关口把控,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,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。

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。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,制定《重大风险隐患预警防范化解工作规范》,探索形成“三量四抓”稳评工作法,即应评尽评控增量、防范化解减存量、监管预警防变量,抓源头预防、抓关键领域、抓重点人群、抓舆论引导,坚持把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,把可能影响公共安全、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,发现在源头、化解在萌芽、解决在基层、防控在市域。

加强重大风险预警防范。常态化开展“六防六促”工作,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。运用“四靠前”工作法,即动态排查靠前、源头防范靠前、多元化解靠前、重点管控靠前,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全部纳入视线,逐件分析研判,找准原因,有效化解。

深化“三零”创建活动。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犯罪等专项行动,保持严打高压态势。深入开展以零上访、零事故、零案件为目标的“三零”创建活动,明确考核标准,每季度督导检查,努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,解决在小。

强化法律服务。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“三大平台”建设,推进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,全市1376个村(居)法律顾问覆盖率100%,使广大群众不出村(社区)就能获得优质快捷的法律服务。法律援助、公证、仲裁等机构积极完善工作体制机制,通过以案说法、以案普法,培养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学法守法意识,形成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的能力。 (本报记者)

责任编辑:hN_29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