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赋能 促产业数字化转型
2022-04-20 09:56:11 来源: 三门峡网
关注河南热线

文/本报记者 柴锦玉 图/本报记者 杜杰

在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。

“数字工厂”助力产业升级,“数字田园”叫响特色产业,数字服务提升民生品质……我市把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落实“十大战略”的引领性工程,坚持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,深化全产业数字赋能,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。

2022年,全市共谋划5G项目78个,总投资27亿元。其中,场景应用类项目73个,已开工32个。我市纳入省重点应用场景数量为40个,在全省排名第3,迈入全省“第一方阵”。

在宝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,生产线上鲜见工人的身影,更多的是忙碌的机器的“背影”。在冷轧厂中控中心,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画面遥控生产。这里已经实现了完全智能机械化生产,很多操作工序在电脑端就能完成。

发展数字经济,工业是主战场。我市在工业数字化方面,着力强化智能化改造,强化5G与工业深度融合,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,融合发展水平瞄准“第一方阵”。

2021年,我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3个,完成投资35.8亿元。2022年谋划智能化改造项目42个,总投资28.6亿元。全市累计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7个、智能车间6个,市级智能工厂4个、智能车间16个;推动企业“两化融合”贯标26家、对标300家,推动2428家企业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,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。

2021年9月,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“5G无人驾驶、智能配矿行车”项目在全国5G应用征集大赛52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荣获二等奖。该项目是冶金行业全国首个将5G网络与行车无人驾驶、智慧库管系统相融合的项目。

戴卡轮毂升级为“智慧工厂”,开启铝制造工业4.0时代。

同力水泥、神通碳素、恒康铝业5G+智能工厂等分别入选全省优秀项目、5G示范项目、十大5G应用案例。

…………

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带动下,数字化转型已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关乎各行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“必修课”。

我市修订完善“三大改造”项目管理办法,将5G和工业互联网建设纳入其中,推动5G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。实施“1+N”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,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,力争3年内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。实施规上企业“云网工程”,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平台化设计、智能化制造、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新业态。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,创建智能工厂、智能车间,推动企业“两化融合”贯标、对标,推动5G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。截至目前,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1354家(本地企业1130家),发布工业品1784个,发布供需对接437个,规上企业实现全覆盖。

拥抱数字化转型,现代化农业更“智慧”。

春天里,走进和仲后稷(卢氏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正是蔬菜种植生产旺季。“通过智慧生产管理系统,有效管理生产的全过程,让农业拥有‘大脑’,我们的盘中餐粒粒都‘智能’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张莎介绍,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“AI+植物工厂技术”在这里广泛应用,颠覆了传统农业的“种地”观念。

数字化让土地“生金”。苹果是我市传统特色产业,寺河山5G苹果小镇建设初见成效,已完成苹果追溯系统、旱作农业系统、智慧果园系统建设。灵宝苹果5G未来果园建设基本完成,可利用现代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、传输和监控。

“数字村庄”“数字田园”“数字果园”等5G智慧场景应用在三门峡变成现实。围绕果品、食用菌、中药材数字化提升,建设完成“一平台两中心”(市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灵宝市苹果大数据中心、卢氏县食用菌大数据中心),组建三门峡市现代特色农业大数据公司。加强电商企业与农业市场主体对接,建设农产品直播基地,培养1000名农村电商直播达人。加快农业数字化平台建设,推进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。

数字时代,服务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演“大智慧”。进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,老百姓成为最大的获利方。

开发“数字化营商环境动态监测平台”,在全国率先实现营商环境动态可视化监测。

打造智慧教育,市二中和崤函小学打造的5G+智慧教育场景,分别获省优秀奖、被评为省5G示范应用项目。

打造智慧医疗,初步实现医疗机构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,建成智慧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,打造城乡一体智慧化院前急救指挥模式。加快推进数字化疫情防控平台建设,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精准防控。

打造仙门山5G+智慧旅游景区、仰韶数字文化馆、庙底沟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智慧文旅项目,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、陕州地坑院、灵宝函谷关、黄河公园等主要旅游景区实现了网络购票、刷脸入园、线上线下智能导游及AI、VR等技术应用。

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发展方式、发展动力、发展质量重大变革,数字化日益成为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

责任编辑:hN_01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