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重点工作
2022-05-14 05:40:29 来源: 三门峡网
关注河南热线

坚定不移巩固向好态势,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。

●把握“三个坚持”,把投资扩大。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滚动开展“三个一批”活动。坚持“三大改造”,加快推动工业企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。坚持“万人助万企”,建立信息化助企服务平台,实行“三库、两清单”台账式管理,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。

●注重“三个培育”,把规模做大。培育壮大规上企业,重点抓好引领性企业、稳盘子企业、创新型企业、激活力企业四类市场主体。培育做强“专精特新”,加大技术创新投入,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、单项冠军。培育做多市场主体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综合运用纾困减负、激活增效等各项政策,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。

●强化“三个保障”,把要素激活。强化土地保障,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。强化能源保障,拓宽大用户直供、大工业用电渠道。强化政策保障,全面落实国家、省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,出台契合我市实际的惠企稳企政策。

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,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。

●抓主体。围绕全市13个主导产业、453家规上工业企业,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、省级重点实验室、中试基地。

●强支撑。持续完善提升“1+8”人才政策体系,大力实施人才新政30条。继续扩大“三大改造”暨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覆盖面,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科技保险业务。

●引人才。深入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持续引进创新人才、创新项目。加快推动第三批27个人才(团队)项目全面落地、89个储备项目抓紧启动。

●建平台。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程,积极推动创建国家级平台,实现科创园区县(市、区)全覆盖。

●双倍增。加快实施新一轮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“双倍增”计划,用活用足科技贷、人才贷、专利贷、项目贷、订单贷、设备购置贷等金融工具,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

●全覆盖。在全市规上企业开展有研发机构、研发人员、研发经费、产学研合作的“四有”研发活动。

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,做大做强现代产业集群。

●强化主导产业作支撑。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体,重点打造黄金加工产业集群、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、煤化工产业集群。

●培育新兴产业强引领。加快培育8个500亿级产业集群,突出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、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、现代农业产业集群、文旅文创产业集群、现代物流产业集群、休闲康养产业集群。

●布局未来产业增后劲。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、高科技新材料产业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;持续在铜箔、铝箔、银浆等前沿新材料上强化研发、精耕细作,力争在填补国内空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
●赋能产业增优势。强化金融赋能。完善提升金融服务中心功能,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;组建市级农商行;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培训力度。强化数字赋能。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云网融合、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。强化生态赋能。大力发展“生态+”产业,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

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,提升城市发展能级。

●坚持规划引领。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、市域一体规划、中心城区规划,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、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,构建“一核三区三组团”空间格局。

●完善城市功能。基础设施建设上,不断提升城市路网密度、海绵城市建设品质、人均绿地面积、集中供热普及率、燃气气化率、供电保障率、数据上云率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,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完善科技科普、文化体育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。韧性城市建设上,持续完善能源供应、公共卫生、综合防灾等设施建设,纵深推进“护佑生命、拆违治乱”专项行动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,加快5G基站、智能充电桩、数据中心等设施建设。

●做大做强市本级。科学布局空间,拉大城市框架,合理布局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。注重协调发展,加快推进“四区”规划融合,完善提升“八大片区”规划。提升城市能级,通过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增强城市吸附力。

●强化县域支撑。支持各县(市)依托“一县一省级开发区”,集中力量打造2—3个主导产业。

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
●做优提质特色农业。抓好7.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加快“一区两带”建设,重点推进酒业、奶业、药业高质量发展,突出中药材道地品种和区域优势。全力办好中医药文化大会和中国油用牡丹大会等“国字号”活动。

●扎实推进乡村建设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、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。

●稳步提升农民收入。持续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后续帮扶,注重脱贫地区产业支撑。实施助农增收行动,鼓励农民创新创业,引导就近就业。

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,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。

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扎实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。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,全面推行“三化三制”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。

●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。推动国家级铜加工贸易平台持续做大规模,高质量打造四大开放平台;加快申建自贸区三门峡创新联动发展区。

●大力承接产业转移。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,擦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“金字招牌”,加快形成“落地一个项目、带动一个产业、打造一个集群”的倍增效应。

●打造最优营商环境。纵深推进“万人助万企”。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,实施重点指标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全面推行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拓展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覆盖应用。

坚定不移改善生态环境,打造沿黄生态标杆。

●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区。高标准推进“十百千万亿”工程。扎实开展矿山整治“清源行动”,高标准建设绿色矿山,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。

●打造黄河安澜示范区。高标准实施防冲防浪、护堤护岸等工程,加快推进三门峡库区泥沙清淤试点工程,探索库区泥沙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。

●打造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。落实“四水四定”根本要求,全面实施“五水综改”,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;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;加快中水回用工程等节水项目建设。

●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。持续提升风、光、水等绿色能源装机容量,建成城市“三类垃圾”无害化、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;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

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。

●实施教育投入倍增计划。加快5所市直学校建设。抓好全市93个中小学新改建项目。抓实“双减”落地,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。加快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独立设置进度。

●实施医疗达标提质计划。持续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,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专科诊疗中心。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中医区域医疗中心;加快推进异地诊疗治疗一体化。

●实施保障扩面提标计划。重点落实好225项财政惠企利民补贴政策。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。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等制度,持续抓好免费“两癌”筛查。扎实推进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工作落实。抓好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。

●实施生态移民搬迁计划。重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程。优先启动地质灾害搬迁工程。

坚定不移守牢发展底线,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
●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。坚定不移贯彻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总策略和“动态清零”的总方针,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。

●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。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,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。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。

●稳妥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。健全地方金融监管、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,坚决兜牢“三保”支出底线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

●持续创新社会治理。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扎实开展平安单位(村、社区)创建。

●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,做好国防动员、双拥等工作;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;扎实做好统计、民族宗教、外事等工作。

政府工作要有新气象、新作为、新成效。

●坚定信念,恪守忠诚。 ●主动担当,务实重干。 ●规范权力,依法行政。 ●从严执政,清正廉洁。

责任编辑:hN_01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