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漯河 > 正文
向“疫”而行 全力守“沪”
2022-05-09 08:49:15 来源: 三门峡网
关注河南热线

作者: 本报记者 王梦

援沪医疗队队员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输液 尚佳 摄

“援沪医疗队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护,使我们感到很温暖,特别是护士刘攀攀看见我没有肥皂和水果,就把自己的肥皂和3个苹果给我。在这个特殊时期,这些物品显得弥足珍贵。”近日,一位90岁老人手写书信,向来自三门峡的援沪医疗队表达感谢。

3月以来,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。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,中国电建黄河三门峡医院42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,驰援上海疫情防控一线。在抗疫各个重要岗位和环节中,他们与沪上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,与上海这座城市风雨同舟。

不惧艰险 尽心守“沪”

原本,医疗队抵沪后将进驻方舱医院开展工作。4月15日,现场了解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实际情况后,黄河三门峡医院院长、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总领队涂学亮主动提出,援沪医疗队要到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病房工作!“该院作为定点医院,患者症状更重也更为复杂。我们踏上援沪抗疫的道路,就要不惧艰险,担当重任,为保护上海市民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。”涂学亮坚定地说道。

4月16日,援护医疗队进入接管病区开展工作。“大家都很辛苦,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隔离衣,稍微一动就是一身汗,脸满是压痕。为了能顺利地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,往往进病区前几个小时就开始禁食禁水,从准备出发到重新回到驻地数小时滴水不进,连上厕所也要细心地盘算着。”护理人员骆瑞说,她所在的病区患者不断增多,任务更加繁重,每个人都像一个飞旋的陀螺,但只要患者需要,他们会义无反顾,坚持治病救人。

援沪医疗队队员杨朋感慨道:“我们不是‘援沪’,是‘守沪’,守护我们全中国人的上海,早日迎接抗疫胜利的曙光!”

不畏辛苦 共渡难关

根据工作安排,援沪医护人员分班轮值,每6个小时为一班。每天需要早晚两次询问患者身体情况、测量患者生命体征,对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给予用药指导,并完成核酸采样以及发放三餐等工作。碰到患者有焦虑、不安的情绪,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。

护士李惠琳工作的病区中,多为高龄合并基础病的患者,部分患者卧床不能自理。由于她穿着防护服,戴着3层手套,原本简单的操作也变得困难,为患者抽血就用了1个小时。虽然抽血结束后全身已经湿透,但李惠琳说,忙碌起来就忘记了身体不适。

医生杨晓林也有着同样的感受。“经接班的队友提醒,才发现忙碌的工作早已让我忘记了时间,忘记了穿着厚重防护服的气短、胸闷。”面对辛苦的工作,杨晓林表示,战场不可怕,自己有信心完成抗疫任务。

“有天上午我去接两位患者,他们是一对老夫妻。老爷爷是脑梗患者,需要推平车去接,老奶奶走路踉踉跄跄的,带着气垫床及五大包东西,我当时就上前接住了奶奶手里的物品,她的眼神像是看到了希望。由此我也暗下决心,一定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”李婉平是援沪医疗队中最年轻的队员,她说,当天把所有患者都安置好后,她才放下心来,但随即又要开始发饭、发药,总感觉时间不够用。

医者担当 责无旁贷

其实,在这个团队里,队员们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似的经历。他们或抛下年幼的孩子,或推迟定好的婚礼,在疫情和家人的选择前,默默藏起“小家”的困难,为了“大家”的安康,奔赴前线,义无反顾。

“妈妈,我想你了,你啥时候回来?”有孩子的队员们每每听到这句话,都会眼眶泛红。援沪医疗队院感组组长蒋荣荣说:“想起家里的宝贝,心里就有点难过。但没关系,家人对我的工作比较支持,而且大家都来支援上海,我相信很快就能战胜疫情。”

4月29日,本是援沪医疗队队员张茜结婚典礼的日子,但她毅然选择了支援上海,而她的爱人侯敬萱也于5月3日随队到郑州开展核酸采样工作。“婚礼可以延期,但疫情不能等人。”他们认为,虽然因为抗疫错过了婚礼,但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渡过难关,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。

“你们‘舍家弃子’来支援上海,为我们热情服务,上海人民感谢你们!”“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,我们真的很感动!”……援护医疗队的工作虽然很累,但医护人员听着患者一句句感谢,望着他们出院的背影,就足以扫清一身的疲惫。

5月伊始,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,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。援沪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表示,一定会团结拼搏,守“沪”平安,全力以赴取得战“疫”最后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