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村“富”了
2022-04-25 08:49:20 来源: 三门峡网
关注河南热线

本报记者 刘建设 通讯员 张玉

富村村委委员、网红张丹玉正通过抖音平台为村民直播带货。邓倩 摄

扫码看更多内容

春风拂柳,樱花落雨。近日,记者一行来到湖滨区交口乡富村。

蓝天白云下,在富村村庄南边,一条笔直的彩虹水泥路两侧,一座座覆盖着塑料薄膜的温室大棚在暖阳下闪耀着银色光芒,与路边的篱笆墙、景观树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田野美景图。这里,就是湖滨区农业生产的一张亮丽名片——交口乡千亩蔬菜基地。

富村位于交口乡西南塬上,全村总人口3471人,总面积9000余亩,其中耕地面积5500亩。2016年之前村集体收入为零,曾是省级贫困村。脱贫摘帽后,富村迅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继续围绕自然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和扁桃种植。

走进蔬菜大棚,黄色的小花在绿油油的西红柿苗间若隐若现,48岁的脱贫户张军廷正忙着为西红柿苗授粉、打杈。“我家有6座温室大棚、4座简易大棚,这10座棚每年收入近30万元。2019年12月我住进了新房子,家里电器一样都不少,想吃啥穿啥随时都买了……”谈到目前生活现状,张军廷脸上乐开了花。

在32岁的村民任鸽家的温室大棚里,工人正在为黄瓜夹苗,开着黄花的绿叶间倒挂着一根根翠绿的黄瓜,温暖潮湿的瓜棚里散发着淡淡的果香。“来,吃黄瓜,全部都是深水井灌溉,采用无公害种植方式,口感特别甜!不用洗,放心吃!”任鸽摘下黄瓜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。

“这里的温室大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温控系统,包括智能放风机、水肥一体机、自动喷药装置、温控显示屏等现代设施,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。一座大棚能为村民增收八九万元,同时还能满足村民的务工需求。”富村村党支部书记邓建刚自豪地说。

据了解,为发挥富村地面平整、土壤肥沃的优势,湖滨区借鉴“寿光模式”,共投资4600余万元,在该村建设了占地1217余亩的日光温室大棚379座,为市区建造“菜园子”。目前,交口乡千亩蔬菜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,其中包含投资154万元建设的蔬菜分拣中心和100吨冷库等先进设施。2021年11月,湖滨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,该区又投资370万元对蔬菜基地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,新建了展示区、儿童娱乐区,对27座旧棚墙体外观进行水泥喷浆和彩绘,对基地内部道路进行重新铺设、绿化、美化,营造了整洁有序、便利便捷的蔬菜生产环境。

产业有了、环境美了,村民开始琢磨更有效的致富途径,网络直播带货进入大家的视线。“有好多外地网友看了我们村网红丹玉的抖音视频,直接在网上下单!”邓建刚高兴地说。“我有4.1万粉丝,今年春节前,我直播带货半个月帮村民卖出了1150件蔬菜集装箱,最后菜都不够卖了。”26岁的富村村委委员、网红张丹玉边说边让记者看她的订单。

和蔬菜种植基地遥相呼应的村子西北侧是500亩扁桃基地,刚刚挂果的扁桃三三两两藏在绿叶间,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地面,一群散养土鸡悠闲地在扁桃树下散步觅食,林禽混养模式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,在鸟鸣果香间,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“我以前在市里做塑钢加工,不想回村。现在,村里环境越来越好,2020年我回到富村,通过视频、网店帮助销售推广扁桃,年销售额500万元。另外,我还培育了80亩的扁桃树苗。”邓建刚38岁的儿子邓伟东说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不断引进蔬菜新品种,提高种植效益,以富村为中心,形成‘一村带数村、多村连成片’的发展格局,积极向周边推广蔬菜种植经验,持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,把千亩蔬菜基地打造成‘高产出、高效益、高技术’的示范性项目,同时扩大扁桃种植面积,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。”交口乡党委书记裴斐说。

富村,由2016年扶贫前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,到现在的年人均纯收入1.6万多元,家家户户有房有车,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……富村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富”村。

责任编辑:hN_01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