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的“人世间”故事丨难忘书写时代的乐趣
2022-04-19 17:50:32 来源: 三门峡网
关注河南热线

杨晓东

自从有了电脑以后,除了签名,就很少动手用笔写字了,以致于经常提笔忘字,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字在脑海里打转转,可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写了。由于长期不动笔,身上基本上也不带笔了,办公桌的笔筒里插着几根签字用的笔,一年也用不完,写出的字也歪歪扭扭,怎么看着都不顺眼。

回想上世纪,那是一个书写的时代,可以说谁能写得一手好字,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。记得八十年代初,我从农村老家到父亲工作的矿区读书,父亲嫌我字写得难看,总是批评我,还专门给我买了钢笔字帖让我练字。父亲先是在矿工报社当编辑,后来到矿务局行政办公室专门写材料,那时写作全靠手中的一支笔,多年的笔耕使父亲练就了一笔好字,我喜欢模仿父亲写的字。父亲写完材料要修改好几遍,有的材料篇幅比较长,要上万字,父亲的办公桌上放着糨糊、刀片、修改液、稿纸等,如果只修改个别字,就用修改液涂掉,再用笔写上去,如果整段文字也修改,就把这段裁掉,把修改后的内容写在稿纸上用糨糊粘上,看着父亲极认真地粘贴修改文字的样子,我曾笑称他像是“裁缝”。领导审定后的材料,由字写得漂亮的专人负责誊写,有的材料要印很多份,就先用铁笔刻在蜡纸上,然后用人工的油印机一张一张印出来,再分拣装订。所以一份材料从撰写到印刷到装订都特别辛苦,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。

我参加工作后,从1989年也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,刚开始是写新闻稿,也是先打好草稿,然后再用钢笔逐字逐句誊写在稿纸上,然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寄出去。因为经常写字,人们都想有一支好的钢笔,父亲曾送给我一支“英雄”钢笔,我特别珍惜,爱不释手,也以能拥有一支这样的笔为荣,整天别在上衣兜里显摆,总怕人看不见。1991年我到矿区公安处办公室当秘书,也干起了几乎与父亲一样的工作,办公桌上一样放着稿纸、刀片、修改液、胶水等物,只不过不用铁笔刻蜡纸了,而是由打字员用铅字打字机打到蜡纸上,印刷还是人工油印。这活必须两个人干,把打上字的蜡纸小心翼翼地粘在油印机的滤网下面,一个人拿着油墨辊蘸匀油墨,轻轻地在滤网上推,油墨透过滤网和蜡纸把字印在下面的白纸上,另一个人蹲在旁边一张一张专门掀印过的纸。这绝对是个技术活,油墨多了,蜡纸会跑偏,字成了墨疙瘩,油墨少了,字印不显,用劲大了,蜡纸就会起皱,很难掌握,一个材料印下来,弄得手上脸上都是油墨,累得腰酸脖子疼。那时候我白天在办公室写的都是经验总结、领导讲话、调研材料、请示报告、工作简报等,晚上回家写新闻稿,写的时间长了,中指第一个关节处竟磨起了一层厚厚的茧子。

人们都说秘书整天埋头写东西,干的是“熬眼磨屁股,出力不讨好”的活,而我却乐此不疲,从写作中感受自己的乐趣。我专门买了笔记本,把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好的文章或警句摘抄下来,也喜欢与搞文字工作的人交往,有共同语言,话能说到一块去。一些爱好文学写作的人还聚在一起搞个诗社、文学沙龙,有的还自己出不定期的油印刊物,大家凑在一起谈理想,谈写作,谈人生,自得其乐。

1999年我买了电脑,开始打字不熟练,文章都是先用笔写个草稿,再用电脑打出来。后来电脑用习惯了,就直接用电脑写了,修改后直接从网上传走,至于什么时候把笔丢弃的,现在竟怎么也想不起来了。

如今,我手指上因书写留下的老茧早已褪去,用电脑写作不仅快,修改也方便,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,却隐隐的总觉得有点失落,怎么也感受不到当年动手书写的乐趣了。

(作者单位:河南能源义煤集团新义矿业 电话:13839859768)

( 编辑:唐柳楠 )
责任编辑:hN_0153